公告版位
各位學員請注意,文章發表請統一使用"黑色標楷體與字體12" ,謝謝

----會做家事的孩子,長大愈幸福----

本文節錄自:《跟著光光老師,教出高正向小孩》一書,廖笙光(光光老師) 著,遠流出版

孩子做家事好像要他的命,總是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不是要叫個一、二十遍,就是很敷衍地隨便做一做,都要爸媽氣到爆炸才做得好。怪的是,明明就可以做得很好,為什麼總是要搞到大人氣呼呼的呢?

要求孩子做家事確實是件好事,但是為何那麼困難呢?這跟年齡有關係,越是小時候,越容易養成習慣。

「模仿」是上天給予孩子最大的禮物,孩子透過模仿來學習,在懵懵懂懂間就先學會如何做,長大後才會理解背後的原因。如果等到七歲以後才想要培養,會比較困難。

兩歲時,孩子什麼都喜歡模仿,像是吃飯時都不想用自己的小湯匙,硬是要用大人的筷子。不論爸媽做什麼,他都張大眼睛看,一直迫不及待想要學,將看到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能力。

三歲時,孩子覺得自己很厲害,已經長大了,想要當一個「大人」,所以什麼都想自己做,連你想要幫忙,他都會堅定地拒絕你。他常把「我可以做」放在嘴邊,但是下場爸媽都知道,一定沒辦法做得很好。

四歲時,孩子超喜歡玩扮家家酒,可以做完一連串的步驟。仔細觀察孩子在遊戲,可以正確重現媽咪在家煮晚餐的所有步驟與順序,而且幾乎沒有錯誤。透過遊戲過程的反覆練習,孩子雖然在和朋友玩,同時也在準備好做家事的能力。

五歲時,孩子開始漸漸脫離稚氣,越來越像小大人,但是對於想像遊戲突然間失去興趣。這時孩子開始不喜歡玩扮家家酒,反而更喜歡「真實工作」,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在四、五歲時讓孩子開始「做家事」,因為順著發展特質,當然就很容易養成習慣。相反地,等到九歲以後,孩子學業壓力越來越沈重,也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再想要孩子分擔家務,就會花費更多時間。

給爸媽的話

做家事不是一個工作,而是一種習慣。孩子還小時,可以透過帶著他們一起做,給予他們榮譽感,漸漸培養出來。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能做更多的事,自然就很願意分擔家務。

讓孩子分擔家務,最重要的不是因為家事要有人做,也不是工作效率。如果從這兩個觀點來出發,基本上爸媽自己做比較快。其實,做家事是在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學習到「負責」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當然孩子年紀還小,難免出錯,沒辦法做到百分之百完美,這時爸媽應該鼓勵多於責備,才能讓孩子願意持續嘗試。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心理學家韋朗特(George Vaillant)的調查研究指出:童年時有做家事習慣的孩子,在成年後「獲得高薪職位」的機率多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並不是孩子會掃地和拖地,薪水就會比較高,而是透過做家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學會自動自發。想想看,如果你有一個員工做事拖拖拉拉,要唸一下才勉勉強強動一下,但另一個只要交代一聲就很負責地自動自發,從來不需要說第二遍,如果你是老闆,你給的薪水會不會有差別呢?

做家事不是練習當幫傭,而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當我們幫孩子做牛做馬的同時,其實也在折斷孩子的翅膀。習慣依賴的孩子,又如何能長大?請不要幫孩子做得太多,卻又抱怨孩子不知惜福,不體貼爸媽的辛苦,因為孩子從來就沒有辛苦過,又哪能體會你的累呢?

跟著光光老師這樣做

在兒童發展的評估中,「生活自理」一直是很重要的項目。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但生活自理能力卻越來越差。想想看,如果一個孩子連自己穿襪子都有困難,又如何能主動幫忙做家事?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好笑,卻常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所以要孩子幫忙做家事之前,請先培養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當孩子有能力照顧自己,才能去照顧別人,自然就願意做家事了。讓我們來使用三個好方式,引導孩子養成做家事的好習慣。

一、任務符合年齡

依照孩子年齡可以做到的事情給予適當的家事任務。以洗碗而言,四歲可以幫忙收碗、五歲負責擦乾、六歲負責沖碗,等到七歲以後就可以自己洗碗。做家事需要引導,讓孩子可以成功,就是孩子願意配合的關鍵。給予孩子不同階段的工作,讓孩子有一個嚮往,覺得自己是因為長大了所以可以這樣做,有了榮譽感支撐,孩子才願意主動做家事。

二、明確列出步驟

要求孩子做家事時,不是只給予指令,例如:「把房間收好!」結果孩子收完才坐下,又被罵了一頓。因為孩子和爸媽對「收好」的定義不同,當然就搞得爸媽不開心、孩子很困惑。請把任務一一列出步驟:一收玩具、二收桌子、三倒垃圾桶。這樣孩子容易配合,也不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而感到挫折。

三、使用代幣制度

七歲以後才開始培養做家事的習慣,建議可以使用「代幣制度」。這裡不建議使用零用錢作為獎勵,這樣會讓孩子把家事當作一個額外工作。當孩子做一件家事或幫家人一個忙,就可以得到一張貼紙,累積到一定數量就可以換取「獎品」。只是要注意,「代幣制度」是一種加法,而不是減法。你可以不給孩子貼紙,但不能拿走孩子的貼紙。爸媽會失敗的原因,常常是加法和減法一起使用,結果反倒沒有任何效果。

在幫忙做家事時,還有一個小重點要提醒爸媽,要適時幫孩子換工作。特別是七歲以前,當孩子還不熟悉時,經常會拚命努力練習,一股非常有動力的樣子,但是一旦學會了,他們就會覺得無聊。這時可以適時幫孩子換個新工作,維持住他們的動機喔!

【給爸媽的小提示】           

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超多,常常忙上一整天也不一定可以全部做完,真的很辛苦。家長也難免會想抱怨一下,但請不要在孩子面前哀嘆做家事有多累、多煩,我們可以換句話說:「幫媽咪做家事,媽咪才有時間可以陪你玩。」這樣孩子會更有動力喔!

 

t389352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處:親子天下/光光老師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6693

「讀書儀式」的重要性~先靜心再專心

專心,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的策略。最近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對於「讀書儀式」有更深刻的體會。
 
四月三十日,我最常寫稿子的咖啡聽,居然要結束營業。雖然已經公告一個多月,但是經過時看到大大的「頂讓」兩個字,還是讓我有一點失落。一開始我不以為意,因為咖啡廳很多換一家也就可­以,但没想到卻連續兩週寫不出一篇文章,真的有嚇到我。
 
老實說,這家咖啡店的咖啡並沒有特別好喝,在裝潢上也是非常的簡單,也沒有什麼浪漫或書香氣息。唯一的優點是在公園旁邊,而且有超大的落地窗,採光非常的明亮,所以我總是習慣坐在窗邊的一個座位。每次去總是叫一份早餐搭配招牌咖啡,然後待上三小­時,期望可以把文章或教材完成。
 
我習慣在上午寫文章,通常是八點半到咖啡廳報到,那時店裡通常只有兩、三組客人,感覺非常清靜。先喝上一兩口咖啡,然後拿出手機和筆記本,先花上20至20分鐘的時間,釐清這週的所有待辦事項的先後順序,並且訂出截止日期。收起筆記本後,再喝一下咖啡轉換情緒,然後戴上我的「全罩式耳幾」,花上20至20分鐘隨手寫一下草稿。前前後後大約一個小時的準備時間,才會進入重頭戲。
 
接著拿出筆記型電腦來打文章,通常大約在一小時或一­個半小時完稿。如果效率高時,甚至可以在兩小時寫完兩篇文稿。幾乎每週一都是如此,不知不覺也持續了整整五年,期間也寫完了兩本書。即便是手頭上沒有文稿要寫,也會抽空寫一些管理學的文章,只是當成自己在做筆記,而沒有在網路上和大家分享。
 
寫文章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不然常常會到牛頭不對馬嘴,甚至出現跑題的情況。只是經驗告訴我,專心不是你想要就能馬上有,即使是大人也很難「立刻」非常專心。很多時候越是心急的動筆,反而花費更多的時間修改,結果反而更沒有效率,甚是需要整篇打掉重練的情況。反而先做一點事務性的事情,讓自己的思緒先沈澱,當雜訊消失後反而更有效率。
 
再來,「戴耳機」來打文章,並非是鼓勵大家心二用,而是我跟家人的默契。它有如一個明確的標示「請勿打擾」或「努力中」的牌子。只要我帶上耳機時,兩位寶貝就不會打擾我,因为她們明確知道我在忙,所以不會有空理會她們。所以,當我在打字時都會帶著耳機,但卻不一定會播放音樂。與其說是耳機,反而比較像是「耳塞」或「計時器」。
 
藉由這樣的「讀書儀式」,一來讓別人知道我在工作,所以不會過來打擾我;二來是向自己承諾,在一小時內要好好專心。只是沒想到,因為換一家咖啡廳而已,卻足足讓我有兩週難以習慣,真的是有點傻眼。但也因此,也讓我思考另一個問題,孩子老是不專心,有時是我們太心急,要求孩子坐下來就要馬上專­心,結果孩子做越心慌,因為他怎麼樣也沒辦法專心。
 
或許我們應該改一個方式,透過一些「固定」事務性的工作,幫助孩子的思緒可以先「靜下心來」。藉由大人的智慧,幫孩子找出適當的策略,當孩子理解如何找到自己的步調之後,自然也就更容易專心。孩子雖然不一定會有自己的書桌,但固定的「讀書位置」是絕對是必須要的,哪怕是用板凳當桌子也都是可以的。最重點是要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孩子也才更容易學會專心。
 
當孩子要讀書前,要求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完成三件事情。藉由動手的過程,讓自己浮動的心情靜下來,像是:調整檯燈、削鉛筆、排好寫作業的順序,也許一開始需要較長的準備時間,但等到孩子靜下來後,寫字讀書反而會更有效率。很多時候孩子不專心,並非是調皮搗蛋,而是計畫性不好。好不容易才坐下來準備寫字,寫不到幾個字發現有東西忘了拿,又開始翻書包,當然也就顯得很不認真,而惹得大人生氣。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責備,而是教他如何事先準備,不是嗎?規律,其實才是我們最應該堅持的事情,而不是馬上做,或做得快慢。
 
專心是要準備的,也需要學習的,不是一坐下來就可以做到的。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規律」,趁孩子在低年級時,建立良好的「時刻表」,讓孩子牢牢的記在心底,等孩子長大你就會發現,一切都是有價值的。
 
讓孩子學會專心,就讓我們從培養孩子的「讀書儀式」開始吧!

t389352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誘發學習動機,教學才有效果

作者:洪蘭

當我們有20萬個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時,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因為生命的浪費是一個國家無可彌補的損失。

 最近台灣師範大學公布了一個調查:台灣有20萬個學生在等待失敗。台灣學生總人數不多,這個數字令人驚奇。

無獨有偶,上週,一位很有教學熱忱的老師來跟我辭行,她不教書了。原來她的教務主任堅持要她照教學手冊來上課,連某些話要講幾分鐘必須照規定,這種動輒得咎、創意被束縳住、不得發揮的上課方式很沒意思。她說白話文並不需要老師一個字、一個字的講解,她想用主題教學的方式來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卻不被允許。當跟別校的老師談時,發現即使調校也沒有用,因為他校也是這樣。她看到學生對上課沒興趣,自己對這種教學也提不起勁,所以決定辭職,另謀生路。

她所描繪的僵化心態,使我想起有一天下午我去朋友家,看到她5歲的孫女趴在餐桌上睡著了,嘴裡還含著一口飯,我問朋友:「不怕她噎到嗎?」朋友小聲說:「噓,她母親規定沒有吃完飯不准下桌,等下醒來,還是得吃完才能下桌。」我很驚訝,不想吃而硬塞是虐待,孩子不肯吃飯,應該去追究為什麼她不餓,是吃了零食?還是快要生病了,胃口不好?不追究原因,只嚴格執行規定,會使孩子視吃飯為畏途。這種食古不化、照本宣科、執行到最後一個字母的僵硬心態,真是令人憂心。

知識如果有意義,記憶就不容易流失

我們在大腦上看到,只有主動的學習才能激發神經元的活化和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神經迴路活化的範圍愈廣,孩子的學習愈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主動和被動學習在神經連接的密度上差別非常得大,教學若沒有效果,真的是在浪費孩子的青春、耽誤他的前途。

其實引發孩子學習的動機並不困難,我曾參觀過德國五年級自然科的教學。開學時,老師把這學期要教的主題貼在牆上,讓學生去寫他對這主題有興趣的地方。假如主題是樹,小朋友就在樹的旁邊寫上他最想知道的,例如:樹為什麼秋天要落葉?為什麼顏色一變就落下來了?種子為什麼那麼硬?核桃硬得要用工具才敲得開,為什麼不會妨礙種子發芽?……老師再依孩子想知道的去準備教材,因為討論的是他們有興趣的題目,所以上課不會打瞌睡或滑手機。

這種教學方式生動而不枯燥,孩子學會從一個問題去追另一個問題,直到找出答案。在孩子想知道的時候教他,學習動機最強,效果是事半功倍,而且因為討論的層面很廣,孩子對這個問題有全面性的了解,當新知崁入原有的背景知識架構,形成新的網絡連接時,因為意義度是記憶最重要的因素,這新知就被儲存起來,不會流失了。這時,學習不再是無奈何的苦事,而是滿足自己好奇心的樂事。
當我們有20萬個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時,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因為生命的浪費是一個國家無可彌補的損失。
 資料來源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3954

t389352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這一班來自高雄市的四面八方,各個深藏不露,而且每位同學都很好,大家都會互相幫忙,使得我在這漫長的360小時順利完成.真的非常榮幸能與大結緣,謝謝同學!再會了!

 

t389352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笛飛兒(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8/06/22

網站:親子天下

引用: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7238-%E5%BE%9E%E5%B9%BE%E4%B9%8E%E8%A2%AB%E6%94%BE%E6%A3%84%E7%9A%84%E5%AD%A9%E5%AD%90%EF%BC%8C%E8%BD%89%E8%AE%8A%E7%82%BA%E3%80%8C%E7%B4%99%E7%AE%B1%E5%89%B5%E4%BD%9C%E5%A4%A9%E6%89%8D%E3%80%8D%3F/

面對孩子的情緒、闖禍、人際關係等狀況,父母總是先責備孩子,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究竟該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行為,並給予適當協助?曜珅的成長故事可提供父母借鏡之處: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應該要被放棄!讓孩子做最棒的自己!

從幾乎被放棄的孩子,轉變為「紙箱創作天才」?

 

目前已是高中生的曜珅看起來與一般大男孩無異,但比別人多了一個特殊專長:在國三時,在沒畫任何設計圖的情況下,他親手拆解廢棄瓦楞紙箱,花了兩個禮拜做出「浩克破壞者」,作為自己的玩具。更厲害的是,這套紙箱還能穿在身上,引起許多媒體報導,連教育部長也接見誇獎他的創客精神。

其實曜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孩子。這位笛飛兒EQ教育的畢業生,回想自己小學的經驗:「我一開始是被關係霸凌,後來又被欺負、被捉弄,讓我幾乎都不敢也不想上學!」

「以前的曜珅不善表達,有問題不會講,再加上情緒比較壓抑,不懂得表達自己的心情。我們其實一開始也不知道他到底怎麼了。從他的表達內容,我們覺得就是小孩子愛玩,沒想到是在學校受到了霸凌,所以我們希望幫助他解決當下困境。」曜珅媽媽訴說過去孩子的困境。

孩子我不善表達情緒,但其實我很困擾

曜珅媽媽心疼著孩子,但也堅定地認為,她不能直接幫孩子解決問題,她必須讓孩子擁有自己處理,並擁有反抗應變的能力。因此,媽媽帶著曜珅開始了笛飛兒EQ教育的課程。

剛到笛飛兒教室的曜珅,眼神中充滿了排斥。由於過去與同儕相處的經驗,讓他對人充滿了擔心、害怕、與不信任感。在第一次上課,他與班上同學發生了衝突,對方甚至準備對他動手。老師介入協助後,曜珅當下除了有生氣、有害怕外,他不斷表訴著「這全部都是我的錯,都怪我」,發生衝突第一個反應,曜珅無法表述任何話語,有的是充斥著自責與委屈放棄的自己。

「當衝突處理完後老師告訴我事情經過,以及訴說著曜珅的狀況,當下我的眼淚停不下來。我心疼我的孩子,面對衝突他完全無法勇敢的主張自己對的地方,只能退縮與委屈自己,將所有問題攬在自己身上。」曜珅媽媽表示。

透過笛飛兒老師的引導與交談,媽媽開始更了解孩子異常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也開始學習協助孩子突發的情緒狀況。同樣地,孩子也透過一次一次的練習,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憤怒,並且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曾在一次笛飛兒課程中,當時課程剛結束,媽媽正準備帶曜珅回家,他與媽媽起了衝突。當下的曜珅非常憤怒,老師將他帶開後,陪著他處理自己的情緒。事後回想,曜珅微笑著說:「這是我在笛飛兒最難忘的一件事!我當下覺得超奇怪的,我這麼生氣,還氣到打老師、咬老師,我自己當下都要自我放棄了!但是老師完全都不生氣,還真心願意陪我處理自己的情緒到晚上快要十二點。所以我才發現,原來真的還有人在乎我、願意相信我的。」

曜珅也分享自己的心得:「笛飛兒給我最大的改變是,讓我懂得去為自己主張與爭取自己想要的,也讓我更懂得處理自己的心情。雖然技巧還沒有很好,但至少我可以在情緒快要滿出來的時候,能夠知道該處理了,然後去面對我的心情,並處理我的脾氣。」

圖說:創客高中生曜珅運用紙箱素材,創作極富創意的機器人

媽媽:父母愛孩子不應該有盲點,必須讓他們的天賦發芽茁壯

除了培養孩子EQ能力之外,曜珅媽媽也更進一步分享,笛飛兒更重要的是提供家長一個更客觀的角度去認識孩子,幫助家長與孩子都可以擁有更好品質的互動,也可以看到孩子真正的潛能。

曜珅媽媽表示:「在笛飛兒上課的日子,我覺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透過每次與老師的溝通。老師提供給我更多元的教養觀念,讓我開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並且更開放地讓孩子去嘗試各種可能性。」

起初,曜珅媽媽也是以課業為重的教養觀念,但慢慢地,她開始了解,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優勢,並且讓這項優勢有機會可以培養與發芽後,孩子才會擁有真正的自信、自在與快樂。因此,曜珅媽媽嘗試放手讓孩子有較大量的時間,去做他從小就喜歡的畫畫剪貼、製作東西。

曜珅媽媽回想當年的情境:「曜珅經常剪剪貼貼,我們都覺得沒什麼特別的,就是他做他喜歡的事。有一次笛飛兒上課,曜珅在等我跟老師談話結束,他無聊跟櫃台老師借了白紙,自己做出了一個立體的笛寶寶紙娃娃。這時候老師看到趕緊告訴我,他在空間設計能力有很高的天分,建議往這方面發展。於是,我們才開始全力支持曜珅這方面的發展。」

現在的曜珅,擁有自信,清楚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不用設計圖,自己拿著紙箱當材料,就可以做出可以穿脫、可以伸縮移動的浩克破壞者機器人。看著現在的曜珅,媽媽與老師都很為他感到開心,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

老師:找到開啟孩子未來的鑰匙,讓孩子做最棒的自己!

笛飛兒EQ教育親職講師李貞儀談到她的觀察:「從事EQ教育這十幾年間,我們遇過許多各種不同狀況的孩子,在學校闖禍被要求轉學的孩子、遇到霸凌事件而受挫無能為力的孩子、也有行為衝動莽撞的孩子,甚至還有學校老師要求家長必須全程陪讀的孩子等。無論那一種狀況的孩子,我們都相信一件事,那就是『每個孩子都一定擁有屬於他的獨特天賦』。我們深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孩子需要被放棄,每個孩子都有屬於他的耀眼光彩!」 

圖說:笛飛兒EQ教育親職講師李貞儀

笛飛兒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他的天賦才華,更進一步建議父母:「在栽培孩子之前,先忘掉這個世界告訴你的所有規則。父母應該先專注地認識你的孩子,讓他(她)學會管好自己的能力,不管是優勢還是劣勢。唯有能徹底認識與掌握自己能力的人,才有機會知道自己與世界怎麼嵌合!才能知道自己對世界最大的價值,進一步在世界施展抱負並展翅飛翔。」

從幾乎被放棄的孩子,轉變為「紙箱創作天才」,曜珅的故事在笛飛兒並不是特例。成立超過十二年,笛飛兒EQ教育已經陪伴四千多個孩子與家長,尋找到開啟孩子未來的鑰匙(The Key to Kids)。透過學理依據的遊戲課程,以及父母的成長活動,笛飛兒希望找到一把通往孩童之心的鑰匙、一把開啟孩童心門的鑰匙。同樣地,孩童手中也有一把鑰匙,一把通往世界的鑰匙,一把開啟世界的鑰匙。這也正是笛飛兒成立以來一直的信念,讓孩子成為最棒的自己!

關於笛飛兒EQ教育機構

笛飛兒團隊最早皆來自東吳大學的社心與兒童發展研究室,於2000年開始嘗試兒童EQ課程的研發、設計與實驗教學。2006年9月,以「發展心理學Developing Psychology」中「Developing」之音與意為名的「笛飛兒EQ教育」機構正式成立,積極落實兒童EQ教育與親職教育,希望幫助孩子們成為「最棒的自己」。

從三年多前,笛飛兒開始有系統地將四千多個親子教養個案模組化,開發出獲得專利認證的「深度教養智慧APP跳養」。這套專屬隨身的教養專家- 跳養APP可以協更多的家長,明白孩子的耀眼區,解開教養的謎團,讓深度教養智慧可以在更多的家庭裡播種、發芽,進而培養更多自信耀眼,將自己價值更大發揮與嵌合進世界的好大人。

更多有關笛飛兒資訊,請洽http://www.kiddeveloping.com/
有關跳養APP資訊,請洽https://www.parentingboom.com/

t389352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恭喜自己終於完成了360小時的任務

剛開始來接受兒童照顧課後班的職訓是因為剛好手部正在復健

想著復健完剛剛好可以重回職場又加上自己真的很喜歡孩子,就來參加了。

 

這360小時真的很充實,讓我了解了現在學校的教育方式,

以及孩子目前身心發展的狀況,都大大與過去不相同,

過去學校是以孩子的分數為重,現在是以孩子的理解與身心為重,

更增加了課後班老師的難度,老師真的是很辛苦,

在課程當中真的也有思考過,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

可以勝任課後老師這個身分嗎?會不會去任職了反而害了孩子?

 

課程上的越多,越覺得自己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反而還覺得360小時好像一點都不夠用,還想要問老師們好多好多問題。

 

真的很謝謝還為我們上課的老師、校長們

他們不厭其煩的為我們解答,還有給我們信心,

也很感謝班上的同學,這兩個來的互相幫忙,才能愉快的度過這360小時,職訓要到尾聲了

要離開這些朋友們真的挺捨不得的,未來希望還能再相聚。

 

雖然我還是會擔心自己是不是適合,但為了讓自己排除這樣的想法,

我會更加努力讓自己得到更多的知識,自己為自己排除這樣的想法。

 

 

 

文章標籤

t389352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動,敬佩  愛無所畏 台東書屋陳爸的理想 讓我在人生職場轉了大彎,人生存在的價值有了改變!

以下是擷取台東書屋官網的文章,希望有更多的人以此模範讓這些小朋友「子自教、弱相扶、食自耕、屋自造、經自濟、政自治。」

「子自教、弱相扶、食自耕、屋自造、經自濟、政自治。」這是書屋的理想。

子自教,是照顧孩子的書屋體系。
弱相扶,是照顧家長、老人與遊民的社會服務系統,是老人書屋的概念。
食自耕,是農業系統。
屋自造,是協力造屋、就地取材蓋友善屋宇的想法,這部分以立參與最多。
經自濟,是農產買賣,農業加工與延伸的商業行為。
政自治,是自己管理自己的想法。也許幾年後,書屋範圍的14個村里,里長會由書屋孩子擔任,我們其實已經看到這個想法被實踐的可能。

這些想法,並沒有要跟特定對象或層級對抗,也沒要強調外在環境好或不好。
只是在偏鄉,看到現實生活中,缺了自覺、少了自立。深切體認到,至少要站得起來,站得穩,才能直挺挺地,參與外面的世界。可以很自在地,擁有一份自己的眼光,投入自己的熱情。然後可以繼續帶領後面的孩子,再向前一大步。
這些理想的績效評估,倒不是類似KPI的效率導向。我們比較堅持參與的主體是社區底層的三分之一,也許失業,也許身體或精神疾病,有一些可能長期失敗、中輟等狀況,這些背景無所謂,人才是書屋努力的原因。
我們深信,被社會放棄的底層,才是翻轉社區的重點。

書屋一直都有點固執地執行著這些理想,一年一年的面對所有外在、內在的征戰,說實在,挺累人的。但,當一年一年看到,逐漸遍地黃花的結果,頗撫心無愧於天地。

理想就是這樣,迎著一波一波的大浪、小浪前進著。
能走到哪裡就是哪裡,重點是過程,不一定是期待終點有沒有人歡呼。

【「一棟屋一畝田」讓書屋不再是移動的城堡】

書屋,對孩子來說,是溫暖的第二個家,更是守護著他們的城堡。然而,礙於房子租約的現實問題,各社區的書屋常常得因租約到期,必須另覓場地而搬家。對於家庭生活已經顛沛流離的孩子們來說,書屋被迫搬遷成為移動的城堡,某種程度是另種流浪的漂移。

為著生根,書屋計劃許久,以「一棟屋一畝田」的概念,尋求建築專業的協助,並要帶著孩子以綠建築結合傳統土磚的工法,自力造屋。在取得友善房東的允諾下,得以減租,長期租下土地,讓未來自建的書屋不用再遷徙;同時,還要在屋旁留下一塊田地,讓孩子體驗耕作,社區的大人也學習農業。

書屋希望孩子從耕種中,感受土地,學習農事;從鋤禾日當午的辛勞中,體會盤中飧得之不易,凡所獲得必當愛惜。最好書屋的農地可以達到生產,讓日常所食自給自足,如果能夠達到量產,或許有機會帶動社區,讓家長們可以留在家鄉,不必拋下子女外出討生活。書屋的理想是落實屋自建、食自耕、老顧小、小敬老的烏托邦。

 今年(2014)以來,除了書屋的夥伴與孩子們陸續學習造生態土磚,還有以立國際服務志工團的志工們前來協助造磚。在11月中旬,第一棟自建書屋動工了,這樁集結眾人之志,眾人之愛的美事,開始築夢踏實。(文/鄭育容)

t389352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好想養寵物,可是擔心孩子過敏,不敢養」,許多家長和兒童看過人狗情深的電影之後,深受感動,很想擁有寵物,但聽說有人對貓狗過敏,養了恐怕家人癢。

 

根據書田診所小兒科的調查,25 %受訪家長有意願養寵物,但是實際飼養的比例只有 17.3 %。除了照顧方便與否的考量以外,最重要的顧忌是害怕增加孩子過敏疾病。高達62.3%的家長存有這個疑慮,有人因此不敢養,有人邊養邊擔心。

 

寵物與過敏的相關性如何?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丁綺文醫師分析最近10年來的醫學研究資料,發現養寵物是否增加兒童將來發生氣喘的機率,受到三大關鍵因素影響:過敏遺傳、兒童年齡和寵物種類。

 

丁綺文醫師提到,歐洲跨國調查發現遺傳體質才是影響過敏傾向最重要的因素,具有強烈過敏家族史的兒童,比較不適合養寵物,但是對於輕程度或不確定過敏體質的兒童,在母親懷孕或嬰幼兒時期,就開始接觸動物,反而將來發生過敏疾病的比例降低。

 

為何如此,丁綺文醫師說明,6歲以前兒童免疫系統還在發育與調整,免疫細胞白血球當中的幫手T淋巴球,分為第一型(Th1)與第二型(Th2);第一型幫忙抵抗感染,第二型促進過敏反應。這兩型細胞來自同源幹細胞,所以如同蹺蹺板一樣你消我長。如果兒童及早接觸動物,牠們身上和排泄物所含的細菌與人類不同,通常不致傳染飼主,但卻可以激發Th1升高,Th2減少的免疫反應,結果抵抗感染的能力增強,過敏的傾向反而被壓制。

 

丁綺文醫師指出,德國.奧地利和瑞士也曾發表類似的研究結果,證明從小在農莊生活,接觸動物,親近土地的孩童,將來發生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比率,遠低於一般兒童,可見遺傳體質雖然重要,生活方式仍然深深影響過敏發作。

 

至於寵物的種類,也應選擇。中心動物醫院院長杜白醫師建議,貓喜歡舔毛,唾液和皮屑是過敏原,因此養貓引起過敏的比例較高,狗就沒有不良影響,有些研究甚至發現具有過敏遺傳體質的兒童養狗,成人時過敏疾病反而減少。養鳥則對呼吸道比較不好,會增加咳嗽症狀,其他動物,例如兔子、天竺鼠,都屬實驗用動物,並不適合養在家裡當寵物。

 

丁綺文醫師說家長無需害怕過敏而阻止孩子養寵物。對於都會地區缺乏玩伴的孩子,養寵物可以教導他責任感,也帶給他接觸動物的機會。丁綺文醫師建議,原本飼養寵物的家庭,不必因為懷孕或添了小寶寶而把寵物送走。及早接觸動物,選擇合適的寵物種類,大體說來,對於免疫系統利多於弊。除非家族有強烈的過敏體質,或者經過抽血檢測確實過敏指標異常,才需顧忌。太講究衛生,過度保護孩子,可能造成反效果。兒童需要更接近自然的生活,來誘導他的免疫系統,提升抗病力,遠離過敏。

文章標籤

t389352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想到時間過得這麼快,已經到了結訓,對所有的人事物從陌生開始,到感動與不捨來結束。真的很感謝高雄市資訊培育協會辦理的課後照顧培訓課程,讓我受益匪淺,不僅有充分的受訓時數(360小時),還有理論與實務運用並重的課程安排,讓我們不只是聽聽課而已,還讓學員們實際到學校的課後照顧班實習,得以實踐課堂所學之事,這樣的規劃實在用心。

整個課程從認識自己、情緒管理開始,透過周哈理窗來了解自己有哪些層面,在情緒管理一課中,告訴我們EQ的重要、紓壓的心法。從照顧內在健康後,才開始接觸與兒童相關的課題,兒童的心理衛生、兒童安全與疾病預防、兒童發展等,來從各面向了解兒童,好給予適合該年齡層兒童之所需,也讓老師在設計課成不會那麼無所適從。爾後,諸如親職教育、親師溝通、課後照顧行政等課程,都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課後照顧老師。

謝謝鄭主任,鄭主任都會很有耐心的處理我們的問題;謝謝盧校長,總是給我們很有用的建議及鼓勵,在課程指導上所傳授的專業知識及教學經驗分享,總能讓我受益良多,在迷芒中找到方向;謝謝高雄市資訊培育協會的行政人員們,你們的親切、用心的幫忙,降低我當初接觸新環境的陌生感,反而增加我對這裡的喜愛;感謝所有授課老師無私的傳授我們專業知識及學校現場會遇到的狀況,也會與我們分享應對的方法,讓我覺得很是受用。

月不常圓,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感謝班上的同學們,相處時間雖不長但相逢即是有緣,感謝你們,因為你們的專長及能力,還有過往經驗,都敞開的分享交流,這成為我持續成長的能量,並且看見你們都願意熱心互助,讓我覺得能來到這麼溫暖的班級,真是太幸運了。最後,有限的時間不足以表達內心的千言萬語,因此僅化作祝福,唯願各位在各自的一片天空快樂翱翔。

t389352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號 陳筱青

核心素養

在學校,被大家冷落的社會科,其實是提升競爭力的大寶箱?

 

現今教育界最夯的「核心素養」,一言蔽之,就是「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這跟「個性競爭力」的意義不謀而合。放眼國小的各門學科,最能實踐這兩者的場域,也就是以「探索自己、他人和世界關係」為目標的社會科了!

 

核心素養的定義

一、核心素養的意義

(一)「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

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二)核心素養較過去課程綱要的「基本能力」、「學科知識」涵蓋更寬

廣和豐富的教育內涵。

(三)核心素養的表述可彰顯學習者的主體性,不以「學科知識」為學

習的唯一範疇,強調其與情境結合並在生活中能夠實踐力行的特

質。

(四)核心素養強調「終身學習」的意涵,注重學習歷程、方法及策略。

 

楊基寬先生認為,人的競爭力包含兩個向度:「專業能力」的競爭力,以及「個性」的競爭力。大部分人認為前者很重要,因此,我們的教育向來特別重視國英數等基本科目,社會人士也多半熱衷於考取證照、學習技能。那麼,「個性競爭力」是什麼呢?這是對未知充滿好奇心且勇於探索、不畏懼表現自己的「鋼鐵之心」!那篇文章也進一步提到:個性競爭力強的人,具備「求知慾」及「堅忍度」,因此也會帶動「專業能力競爭力」的發展。兩者雖有連帶關係,但「個性競爭力」層次更高!

 

這段話頓時點醒了我。對啊!如果社會課的教學只侷限在課本內容,那就只是加強「專業能力」這部分的競爭力而已,卻漏掉了實際上更關鍵的「個性」競爭力!原來,溫老師的社會課,用活動式任務去鼓動孩子接受挑戰,進而養成他們遇到問題就會感到「好奇」、坦然去「面對」、有「勇氣」去「行動」的習慣,這些全都是為孩子培養「個性競爭力」而做的準備!

 

著眼「能力與態度」,讓「知識」真正活起來!

 

現今教育界最夯的「核心素養」,一言蔽之,就是「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這跟「個性競爭力」的意義不謀而合。放眼國小的各門學科,最能實踐這兩者的場域,也就是以「探索自己、他人和世界關係」為目標的社會科了!

 

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發掘自我潛能、未來面對職場時能找到自身定位、用果敢心態來迎接各種變動,同時還能攜帶「求知技巧」這項上戰場的基本武器……那麼,歡迎加入這場幫助孩子練就素養與能力的「社會趴」,讓社會課擺脫只能照本宣科的無趣,開心為孩子準備一堂又一堂「進入職場後,依然用得到」的社會課吧!

 

*本文摘自字畝文化《溫美玉社會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t389352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