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洪蘭 中大教授

我的牙醫師在他候診室的牆上,掛了一張他兒子小學六年級時畫的畫,昂貴的畫框代表了父親對兒子的肯定,想來這孩子一定很幸福,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肯定。

作家黃春明在念屏東師專時,有天校長找他去家裡吃飯,他以為是鴻門宴,戰戰兢兢的站在門口不敢按鈴。想不到進去後,看到餐廳牆上掛的竟然是他的水彩畫。一個從來不曾被稱讚過的孩子,頭一次被人肯定,這人還是校長,他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桀驁不馴的天才從此改邪歸正,成為現在的國寶了,可見被肯定的力量。

有一個實驗是請大學生來實驗室用樂高做機器人,第一個成品發給獎金美元兩元;第二個少十一分,給一元八角九分;第三個再減十一分,給一元七角八分,以此遞減,學生可以一直做到不想做為止。實驗分為兩組,第一組做完後,實驗者把成品收到盒子裡,放到桌下,再給他一盒新的樂高去做;第二組做完後,實驗者當著學生的面把他剛剛完成的成品拆掉,放回盒子中。第二組學生瞪大眼睛抗議:「你在幹什麼?」實驗者說:「抱歉,我們的樂高不夠,必須拆掉重複使用。」學生聽了心裡不舒服,做一做就不想做了;而第一組的人一直做到沒有報酬了還在做。

這就是被肯定的力量,雖然再做已經沒任何酬勞,只要有成就感,還是願意繼續;相反的,雖然每次做都有報酬,但是一想到做完就會被拆掉、徒勞無功時,再多錢也不想做了。

很可惜是,我們雖然知道孩子需要被肯定,我們的做法往往背道而馳。有許多「盡責」的父母晚上陪孩子做功課時,常會拿橡皮擦把孩子寫不好看或超出格子的字擦掉,要孩子重寫。孩子的感覺就像第二組的大學生一樣,覺得自己在做白工。有個孩子大哭說:「我寫了兩次都被你擦掉,現在你寫,我寫過了。」當孩子手臂的小肌肉控制尚未成熟時,寫字難免出格,處理的方式應該是放大格子,而不是一直擦掉他辛苦寫的字,這是強人所難。沒有成就感會使他失去學習的動機。

人都渴望別人的肯定,不然不會有這麼多人無時無刻不在臉書打卡,企求別人的讚。只是幼兒園老師都會把孩子的作品貼在牆上給大家看;父母也會把孩子的塗鴉貼在冰箱上頭,或寄去給祖父母看,為什麼孩子長大,對自己感到迷惑、需要肯定時,我們反而忘了呢?孩子愈大,大人愈不肯定他,老覺得他不夠好,最後學校布告欄中貼的就是記大過的公告了。

說起來,父母根本不需要陪孩子做功課,做功課是他的責任,應該從小訓練孩子對自己分內的事負責,父母不要在家中再扮演老師的角色,上學八小時跟老師的相處已經夠了。家,應該是親子享受天倫之樂的地方,發展心理學家說「父母陪孩子玩和管教他的時間,應該是七比一」,太多或太少都不正常,這個實驗或許可以給父母一些啟發。

結 語︰ 每個人都需要被肯定,尤其是孩子。孩子的學習過程給予鼓勵及肯定,就能使他們更具努力的動力。多數師長、父母經常忽略了肯定讚美自己的孩子,若努力的學習却不被肯定,得不到成就感很容易就會失去學習的動機.期許天下父母都能用心感受孩子的努力給予支持肯定.

<25號 洪憶萱>

  引用資料來源: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69593-%E6%B4%AA%E8%98%AD%EF%BC%9A%E9%99%AA%E5%81%9A%E5%8A%9F%E8%AA%B2%EF%BC%8C%E4%B8%8D%E5%A6%82%E9%99%AA%E4%BB%96%E7%8E%A9/?page=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肯定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3893527g 的頭像
    t3893527g

    兒童課後百分百

    t389352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