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改善親子關係,請從鼓勵做起! 作者:吳四維
家長對讚美的認知?
我會問他們,爸爸是否有讚美過你?小孩常會搖頭表示“沒有”,但爸爸卻認為自己都有給小孩鼓勵,這之間的落差常出在家長的認知,總覺得自己已經給了鼓勵,但若小孩感受不到家長的誠意時,你的鼓勵可能就無法增進你與小孩的關係。
綜觀所有認知與行為治療理論,都會強調讚美與鼓勵小孩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生活的親子對話中,卻常發現家長採用責罵字句的機會遠高於鼓勵,原因多半家長對於小孩好的表現沒有留意或根本視而不見,且多數家長沒有讚美他人的習慣,一旦發現小孩壞的表現時,卻急於制止、責罵,深怕如果沒有提早修正小孩行為,以後就會變成大壞人一樣,但是結果小孩還是常常不聽話,所以家長只好提高嗓門或者改用「修理」的方式,制止小孩錯誤的行為,如果這個方法有用,為何小孩的錯誤行為卻一再發生。
讚美讓孩子自信積極
當孩子出現正向的行為但卻被家長忽略時,原本期待獲得的讚美或肯定,可能因此轉變成失望與憤怒,認為果然沒有人喜歡他,即使他做得再好,父母還是不會喜歡他,不僅讓他的自信心更為低落,親子的關係也會因此疏離。
反觀若能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與肯定,小孩會感到快樂,腦中自動分泌腦內啡與血管加壓素,不僅會讓孩子更有自信心、擁有積極人生觀,親子關係也會變美好。
這些你都知道,但是不知道什麼如何才是恰當的讚美?何時才是最好時間點嗎?深怕讚美會讓小孩得意忘形,或者家長仍執著相信「不打不成材」,所以吝嗇給予小孩讚美?以下給家長一些建議作為參考。
身為家長的你,常給自己讚美與肯定嗎?
若沒有這種習慣,希望你儘可能找出一些自己做的成功的事件來肯定自己的努力;一個不常對自己說好話的人,很難對別人說出讚美的話,你也許認為過去也沒有人肯定過你,你為何要讚美他人,但我會告訴你,那是因為別人做錯了。
鼓勵必須要有確切的事實,不要沒有根據的讚美
鼓勵不一定要有多偉大的事跡,即使小孩說了一句好話、問候長輩、幫忙撿垃圾或遇到困難沒有生氣,都是值的給予口頭肯定的,即使簡單一句「謝謝」,都會讓小孩備受恩寵,因為你看到了他的努力,但必須讓小孩知道你為何理由讚美肯定他。
找不到理由讚美時,設計機會讓小孩完成
雖然我不認為有這種可能,但若真是如此,你可以試著設計機會讓小孩完成,再來肯定他的努力。這可以扭轉小孩常見的對立與破壞行為,雖然短期內他還是會讓你繼續感到失望與困擾,一般來說這些對立與破壞行為有可能導因於過動症或其他情緒障礙,但也極有可能是為了獲取家長的注意力與關心,藉由負面的行為往往讓家長注意到他們的存在,若能多關注小孩的正面行為且試著忽略負面行為,才能破壞這個惡性循環。
口頭的讚美與肯定優於物質與金錢
讚美小孩的努力時,必須是誠懇的眼神與態度,因為這種眼神交會代表「你果然很棒」。物質與金錢並不能取代家長的認同,小時候你用金錢打發他,長大後他也會用金錢報復你,對你要求更多的金錢或者以偷竊的方式來滿足其所欠缺愛的關懷。
留言列表